驚奇螺旋圖 暗示「橢圓型」的雙星軌道
新發現

驚奇螺旋圖 暗示「橢圓型」的雙星軌道

Read time: 1 minute

凹瑪拍到的這張影像裡有個美得令人驚歎的螺旋圖案,那是由「雙星」──彼此互繞運行的兩個恆星──造成的。螺旋的大小和形狀為天文學家提供了雙星軌道資訊。很明顯的,軌道不是圓的,而是橢圓的,是非常扁長的橢圓形。

螺旋圖案其實哈伯太空望遠鏡在2006年就已經觀測到了。但現在,臺灣和美國天文學家使用凹瑪望遠鏡進一步研究這個美麗的結構,螺旋的組成物是發光氣體,其中包括很多種分子,凹瑪是能偵測到這些分子發出的毫米波輻射的電波望遠鏡。

凹瑪還能測量氣體的速度 (靠近或離開我們)。因此凹瑪才能幫我們了解螺旋圖案的三維形狀和運動──這是哈伯望遠鏡沒辦法做到的事。

螺旋是怎麼產生的呢?原來嵌在中心的是一個老恆星,因為它已膨脹到太陽 200 倍大,結果,恆星的外殼被吹到太空中,速度達到每小時5萬公里。

不過,名字叫做飛馬座LL星的這個老恆星是個雙星,很明顯的有個伴星,也就是那個輕量級的伴星的軌道運動,在向外噴的氣體裡製造出圖像中的美麗螺旋。

如果你仔細看這張照片,就會看到螺旋時常有分叉。這種現象只有以扁長橢圓狀軌道運行的雙星才能解釋,而這個雙星公轉一次要 800 年。

至於我們的太陽,在從現在開始算的幾十億年以後,將也會變成膨脹的巨大恆星,外殼也會脫落掉到太空裡。不過太陽沒有伴星,所以不會產生螺旋圖案。

發現了什麼?

螺旋圖案正式名稱是 IRAS 23166+1655,螺旋體的組成物質是被紅巨星吹進太空中的氣體塵埃。那個紅巨星的名字則叫做「飛馬座LL星」,是用光學望遠鏡看不見的一顆星──他的星光全被塵埃吸收了。螺旋狀圖案是在2006年時,由哈伯太空望遠鏡首度觀測到。

誰發現的?

用凹瑪觀測「飛馬座LL星」和它外流的螺旋狀氣體的人是一群臺灣和美國天文學團隊。團隊主持人金孝宣在臺灣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做研究,她是韓國人。這次金孝宣和中研院天文所的同事、美國加州噴射推進實驗室的Raghvendra Sahai、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Mark Morris合作,在《自然天文學 》 雜誌上發表了這個研究結果。


ALMA URL